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的指导思想。近日,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智联陆永”实践团在南宁市上林县陆永村开启一场生态文明建设青春实践。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环保志愿活动,更是一场关于责任、担当与传承的生动实践。

清洁乡村道路(李德志/摄)
2025年7月21日,成员活跃在上林县陆永村开展“四清”活动并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对乡村道路、输水沟渠、河流水系和垃圾池进行专项处理。上午,他们手持清洁工具,弯腰拾起道路两旁每一片遗落的垃圾,用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清理渠道(李林辉/摄)
午后,实践团成员清理水渠中的农药残留,俯身拾捡田间小道的塑料废弃物。汗水浸湿了衣背,却仍未停止他们清理的脚步。

清理田间小道(李林辉/摄)
实践团成员在甘蔗地旁的道路手持夹子认真捡拾散落在地的塑料瓶、农药包装袋等垃圾。面对堆积已久,埋入土壤的农药包装袋等废弃物,以实际行动改善土壤和道路环境。烈日下,实践团成员忙碌的身影与周围的甘蔗清风构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志愿者展示实践成果(李林辉/摄)

将堆积在外的垃圾归池
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化身“环保宣传大使”,走村入户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并将清理垃圾和走访宣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村委干部反映。志愿者耐心讲解的身影与村民认真聆听的神态相得益彰,展现了环保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的希望。此次环保实践行动是青年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方式,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在村民心中播下了绿色的种子。

志愿者在科普垃圾分类知识(罗超明/摄)
“我们不仅是在清理垃圾,更是在播种文明的种子。”此次“三清”行动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在村民心中播下了环保的种子。当夕阳西下,实践团成员带走的是一袋袋垃圾,留下的是一片片净土,播种的是一颗颗绿色环保的种子。这次行动虽然告一段落,但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永无止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青春的种子必将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生态文明之花。
供 稿:李德志、邹智恒
一审一校:李林辉
二审二校:苏大雪
三审三校:李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