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至13日,我校人工智能学院面向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研学师生开展了AI系列培训活动。本次培训课程由人工智能学院龙妍教授等专业教师进行讲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链条展开,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案例与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向马来西亚研学团学生系统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应用场景,带领国际学生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
郝思喆老师展示了卷积神经网络等算法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帮助留学生深刻理解机器学习技术。吴彦博老师通过手写数字识别项目,引导学生书写代码,调整模型参数,直观感受算法优化对模型性能的影响。李华洲老师通过图形化编程工具让学生参与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际开发,感受国产嵌入式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的便捷性与先进性。禤浚波博士重点讲授了大模型基础网络Transformer和DeepSeek的架构,指导马来西亚学生使用DeepSeek英文版进行课堂练习,并展示了我校图书馆的数字人馆员这一AI应用的创新实践。龙妍教授引导学生成功进行了Ollama模型和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同时深入讲解了如何利用大型模型实现文本生成图像和视频。马来西亚学生卡利夫·阿纳克·康德尔表示:“亲手部署模型并生成创意内容,让我对AI开发有了全新的认知。”
此次培训是我校践行“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的重要实践。通过本次培训,我校成功将人工智能教育经验辐射至国际舞台,既展现了在AI领域扎实的教学科研能力,也为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提供了范例。学校将继续以技术为纽带,助力全球数字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生态构建。

郝思喆带领学生体验宇树机器狗(南职融媒宋家慧/摄)

龙妍讲授文本生成图像技术(阮文德/摄)

吴彦博指导研学团学生(汤嘉丽/摄)

马来西亚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阮文德/摄)
撰稿:人工智能学院 郝思喆
一审一校:人工智能学院 卢广兴
二审二校:人工智能学院 韦琼略
三审三校:人工智能学院 黄全宾